老板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82|回复: 0

经营中你也踩过这样的“坑”吗?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5

帖子

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8
发表于 2022-12-9 19:31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原创中小企业战略创新四部曲文化


经营企业至今,你陷进过的最大的“坑”是什么?
日前,润泽园针对企业家学员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,收集他们遇到过的较大经营难题和导致困境的直接原因。经过对数百份问卷的整理、归纳,最后总结出用人不当、盲目跨行投资、赚快钱、小额贷等十个问题。
如果将这十个问题称为经营路上的“坑”,那么只有找到致其出现的根本原因,企业家才能避免在今后的经营中掉入同样的“坑”里。
在润泽园课堂,这种依据“心-道-德-事”,从“坑”溯源而找到内心不当认知和过度欲望的方法,被称之为“坑因分析法”。
以下是远东控股董事会主席蒋锡培、圣都装饰创始人颜伟阳、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谈文和四部曲App思诚老师,围绕“坑因分析法”,关于企业收购与并购的一段圆桌对话——
蒋锡培:远东踩的“大坑”基本都是与收购并购相关。2015年我们看好新能源行业,在江西收购了一家电池公司,对价12个亿,后面追加投入30多个亿,最后都打了水漂,而且还影响了市值,直接、间接损失上百亿,你说这个坑大不大?
2012年,我们在江苏收购了一家企业,我们占股75%,原来的小股东占股8%,被委任为总经理。
前年,这家公司有所起色,具备了上市的条件,总经理希望我们能以1元一股的价格将股权转让给他,但他没有钱,只能赊账。这件事前前后后摩擦了两年,直到今年8月才基本解决,过程中的损失少说也有上十亿。
颜伟阳:这个话题不错。谈到并购,我也是刚并入了贝壳。作为被并购的一方,我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。我觉得很关键一点,是那位总经理的底层价值观,或者说是他的个人品质,左右着我们到底能不能走下去。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个门。
圣都和贝壳的底层价值观很接近,我也特别敬佩左晖先生,他一直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,他一直想做家装,而做家装又正是我的专业、我的梦想。
在价值观之上就是使命的问题,他对于企业使命的想法是什么?现在我相当于继续着左晖先生的使命,做家装事业,同时也完成我的使命,所以要建立更高的、更有意义的目标,不仅仅是上市,还可能改变行业,让行业变得更好。
可以说,好的被并购方是有着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合伙人。最后是关于信任和监督的问题。信任不代表不监督,监督是对我好,护航被并购方不犯错误,这一点要让对方明白。
蒋锡培:我总结自己经历这个坑的原因分析,关键就是:心不明、眼不亮。我们签了三年的对赌协议,我毫无疑问地相信对方,对方是创始人,我连个财务总监都没有派过去,但最后却完不成业绩。
人都是有底线的,有的人为了10个亿可能就没底线了,有的人为了100万可能也没底线了,所以既要相信人性的善,与人为善、乐于助人,但是也要看到人性的另一面,痛定思痛。
颜伟阳:补充一点,我是没有对赌的。为什么不对赌呢?因为我认为对赌有可能会让企业“变形”,为了完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。对我来说充分的信任就是巨大的动力,但是在信任的同时又要有管控。
蒋锡培:如果当时我在信任的同时也能有效监管的话,不至于到今天。
谈文:我们在锂电池行业这么多年,这个行业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。您一下子插进来,损失了这么多,小公司扛不住的可能就歇菜了。
蒋锡培:所以我有时候也是自我安慰:人间正道是沧桑,自古英雄多磨难。咱们活着就是最好的,以后还要活得更精彩。我希望我们远东踩过的坑,大家千万不要再踩上去了,不要踩上一遍才成长,这样我们踩过的坑也算更有价值了。
思诚:刚才锡培先生讲的坑,表面上看是并购的问题,实际是战略投资的问题。当然我们现在来说会有“事后诸葛亮”之意,但这个案例确实非常典型,能给到很多人启发。
投资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,是对我们人性的考验,也是对我们洞察力的考验。你对于商业规律、商业本质的理解到底有多深刻?一般来说投资分为四个阶段,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。
生根阶段:进入一个你认为有着大好前景的产业;
发芽阶段:战略性投资,从企业战略组合方面考虑如何配置投资业务以更好发展;
开花阶段:财务性投资,一般是弱管控的,更多关注投入/回报比;
结果阶段:更多是短线投资。
从我们接触、分析过的企业来看,很多企业都是出现了投资阶段与策略不匹配的情况,比如在战略性投资阶段进行了财务性投资,从而造成了失误。这是从商业逻辑角度分析。
那如果沿着“事-德-道-心”“心-道-德-事”的路径分析,就会发现,从事上看是进行并购收购这样的投资行为,但回到心上,都是错误的认知和过度的欲望造成的。因为心不明,所以看不清行业发展趋势、客户需求,从而导致误判。
对名利的贪图造成的投资误判比较常见,但还有一种贪图需要警惕,那就是“贪舒服”,一般在企业发展得较好的时候会出现,比如并购收购却不监管,想当甩手掌柜。这样舒服是舒服了,但却会引发失控。
锡培先生讲的最后一句特别好,所有踩过的坑,只要善于分析背后的根源,反求诸己,时时总结,到最后这些都会成为自己宝贵的财富。
大企业也是一步步从小企业做大的,跌到坑里再爬上来。如果能善用“坑因分析法”,中小微创企业就能站在前人肩膀上看问题,少一些踩坑,多一些成长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老板论坛

GMT+8, 2025-4-9 02:28 , Processed in 0.082980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